教育志业
佛学入门(三)释迦牟尼佛简史
![]() ![]() 父母晚年得子,喜出望外。当太子回宫后,全国举行欢床,有阿私陀修士来访,说太子相貌庄严,预言将来可做统一世界的 “转轮圣王”,或博学的 “一切智者 —— 佛陀”。父王对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,所以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,替他取个名字,叫做 “悉达多”,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是意思。 备注: 1. 转轮圣王 —— 为世界第一有福之人。有四种福报。 (一)大富,珍宝,财物,田宅等众多,为天下第一。 (二)形貌庄严端正,具三十二相。 (三)身体健康无病,安稳快乐。 (四)寿命长远,为天下第一。转轮圣王出现时,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没有天灾人祸。 此乃由过去生中,多修福业,而不修出慧业,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,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。 2. 阿私陀 —— 为信奉婆罗门教之修士,当悉达多太子末降生前,彼在禅定境界中现出天女预备为太子降生时散花之瑞相。 ![]() ![]() 七岁时,太子开始读书,净饭王聘请名师教他学习梵文,由浅入深的研读五明和四吠陀。聪明的太子,闻一知十,没几年(十二,十三岁时)便搏通一切学问。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,也都很快精练了。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中,他表演了优趣的体力角斗,和超人的射箭武艺:诸王子中最好的,只能一箭射三鼓,太子却能一箭连穿七鼓。 十六岁时,父亲就替他结婚,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。后来生下一个名叫罗候罗的儿子。当罗候罗出生时,太子叹气道:《罗候罗有般奴》意思是镣铐锁住了父亲的颈项。 净饭王很爱太子,希望他承继王位,所以特别为他筑了 “寒”、“署”、“温” 三时宫殿,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,让他过着快乐的生活,但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,快乐,却不感到高兴趣。 备注: 1. 五明: (一)语文学的声明 (二)工艺学的工巧明 (三)医药学的医方明 (四)伦理学的因明 (五)宗教学的内明 2. 四吠陀:(吠陀梵文 VEDA,是明智的意思。) (一)梨俱吠陀 —— 宗教的赞歌 (二)沙磨吠陀 —— 祭祀仪式的颂文 (三)夜柔吠陀 —— 祭祀仪式的歌词 (四)阿阇婆吠陀 —— 俗世相传的咒术 ![]() ![]() 有一次,悉达多随着父王,到田野去游玩。看见农夫在耕田,上身没有穿衣服,在猛烈的阳光下晒着,全身是泥浆,大汗直流,气喘不息。耕牛劲上勒着绳子,皮破血流,还要受农妇鞭打。犁过的泥土,翻出许多小虫,鸟雀飞来争着啄食。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,觉得为了求生存,贫民是多么痛苦!而生命界的互相争斗残杀更是一幕大悲剧!他便在大树下静静的想着:“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,让大家过着合理的生活?”太子想得出神,几乎忘了回宫。 后来他出游四城,遇见老人、病人、死人的痛苦情形,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,因此左右思维。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,且一切众生为了求自己的生存,更做出种种罪恶,甚至不惜互相残杀,造成种种悲剧,结果还是向着老、病、死亡的路上走。这悲剧的生命界,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,应如何去解脱痛苦呢? 这些问题,使太子不能安住于王宫享受尊荣与富乐,终於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光辉夜里,下了最大的决心,抛弃了王位、财富、和父母妻子,只带着侍从车匿,骑着犍陡白马,偷偷离开了王宫。越过了阿玛河,到深山旷野去追求痛苦的解脱与人生的真理。 备注: 1. 印度的四阶级: (一)婆罗门, (二)刹帝利, (三)吠舍, (四)首陀罗。 2. 阿那玛河(RIVER ANOMA)是一条小河,经过二千多年泥沙的积聚,现在如不下雨,已没有河水。 悉达多太子出家离开王宫时经过这河流,沿着这河岸前走,又越过这河水南下修道。 ![]() ![]()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了,却不见太子同回来。悲痛万分,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来。但使太子出家的意志,非常坚决,对来追的大臣说:“我如果不觉悟真理(成佛),誓不回宫。” 国王无法,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,去跟随太子修行。 太子向旷野前行,进入跛迦仙苦行林,看见那些苦行者,为求生天,而修种种苦行,觉得不是正道,立即要离开。苦行者见他的道志异常,告诉他到恒河南的苦行林,去寻找名师,定可达到愿望。于是他向南面而行,越过横河南岸。到了摩竭陀国,就在王舍城中乞食,之后,走向班达巴岩去。频婆沙罗王知道了,特到班达巴岩去访问太子,要请他进宫去,供养一切饮食,并要让给他王位,和赠送他半个国土和财物,劝他还俗。太子因修道意志坚定,不愿接受,频婆沙罗王非常敬佩,对太子说:『你如果成佛,不要忘记度我。』太子说:『大王,我一定如你的心愿。』于是他向王告辞,朝着苦行林的路径,再去寻找名师了。 太子同五侍从想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,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阿罗逻兰。和郁陀伽罗摩佛;可是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,不能满足太子的希望,便离开他们,向他出寻访。 太子在尼连禅河近处的宇奴唯拉村(URUVELA)修苦行,过了六年极其刻苦的生活身体消瘦,四肢无力。后来自知过份的刻苦,并不能获得真理,便放弃了苦行,接受牧牛苏耶妲(SUJATA)乳麋的供养,回复了身体的健康。随从的五个人,以为他失了道念,就不再跟从他了,于是太子到尼连禅河去洗澡,把六年来的污秽洗掉,并决定要去开辟自己的宗教途径。 ![]() ![]() 过了第七日深夜,传说当这时候,太子在禅定中现出魔境扰乱,即魔王波旬,派遣魔女来引诱他,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。太子意志坚定,始终不被他所动摇,结果魔王被降伏了。这传说,是说明了太子心中克服情欲与威势的心理过程。 降魔后,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。运用最高的智慧,去思考大地众生的问题。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(公元前五八八年)夜半,看见明星出现,豁然觉悟一切真理,完成了无上正觉。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,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。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?最重要的是缘起的理法,宇宙人生是从缘起而有的,万法是由因缘和合共依存。列如我们的躯体是由父母生育为缘,而生命是自己带来的主力为因,我们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无明烦恼业力,所以招感这个身体果报。有了果报身体的生,那么老、病、死就不能避免,所以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,只有修道断除根本烦恼的『无明』。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是说:『奇战,奇战,大地众生,皆有如来智慧的相,但以妄想执着,不能征得。』这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可成佛,而不能成佛的原因,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。故佛陀成道,是了悟缘起,断除无明,慧光焕发,佛性显现,内心清静,燃起了真理光芒,照耀人间。 备注: 佛是觉行圆满的大圣人,已断烦恼,了脱生死轮回,神是鬼道众生,因活在人世时曾做过忠义于社会国家的事,死后被人尊称为神,尚未断除烦恼,不得解脱自在,要受生死轮回。 ![]() ![]() 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,和徒众千人,到摩竭托国去。频婆沙罗王恭敬迎接,前程皈依,并且建筑了竹林精舍,献给佛陀与比丘们,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,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说法的根据地。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,王舍城内著名异教徒,舍利弗和目犍连,也因崇拜佛陀所说的缘起真理,联合他们的徒众二百人,跟佛出家,舍利弗智慧第一,目犍连神通第一,成为佛陀转法轮的助手。 不久,有摩竭陀国大富长者的儿子摩诃迦叶,来皈依佛陀,成为头陀第一,后来佛陀涅盘就承受了佛陀的遗钵。须达多长者,皈依佛陀,在喬萨罗国舍卫城建筑祇园精舍,献给佛陀说法道场,这寺院的规模比竹林精舍更为宏大。是佛陀在北方说法的根据地。乔萨罗的国王波斯匿和王后末利夫人,也都来皈依佛陀,成为忠诚护法的佛陀徒。 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,回祖国去探望年老的父亲。姨母波闍波提,和阿难陀等几个堂弟及罗侯罗,也信佛,后来都出了家。当净饭王高龄九十三岁那一年,已是病重垂危,佛陀特再回国为父王临终说法,送终扶棺,布施财物,表示孝敬。 佛陀是大众的安慰着与救护者,他把一切人,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儿女一样爱护,替生病的比丘洗涤脓血,替瞎眼的比丘穿针缝补。释迦族和拘利族争水,他不辞劳苦,特地远道去替他们调解。毗舍离疫症流行,佛陀不怕传染,特地进城去安慰病人,教化病人,并且指导他们,国家应有民主的政治方法。 佛陀以慈悲无畏的态度,深入民间,去传播中道的真理。凡是同他接触过的,听他说法过的,无不深受感化,而衷心地信仰。 佛陀的信徒,从国王、后妃、大臣、以至贫民、乞丐、奴隶、应有尽有,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,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,济度众生的伟大表现。 备注:
![]() ![]() 佛陀在阿难陀铺好的僧伽梨(大衣)上,右胁卧下时,已经疲倦不堪。当时一位外道名叫须跋陀罗(SUBHADRA)的来求见时,佛陀又抖擞精神向他说法,成为最后度化的弟子。随侍佛陀的阿难陀等见佛病势沉重,十分难过,佛对阿难陀等说:『别难过,信任自己,紧握真理明灯,在真理中求解脱。』阿难陀三次请佛住世,佛陀回答:『万法自性乃归于灭,人人有生必有死,我的肉体怎能永存在呢?我这段生命,必循着自然法性而归于寂灭。』阿难陀和阿那律,罗侯罗等听了,不禁流泪! 于是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:
佛陀说:『我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,你们好好记着』:
阿难陀和众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泪,佛陀像慈母般的安慰他们说:『你们不用悲伤,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,只要你们依靠着去实行,就是我的法身永远在人间了!』又说:『一切众生均有佛性,皆当作佛;段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。』就在这年(公元前五四三年)的五月月圆日夜半,从容安静的涅盘了。 拘尸那拉国国王和佛陀众弟子们,用最隆重的礼节,为佛陀举行了火葬。佛的舍利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养。这种舍利塔,一直到现在,还留在人间。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,永远为人们仰慕与崇拜。 备注: (一)梵语涅盘,华译圆寂,即圆满一切智慧,寂灭一切惑业。 (二)梵语舍利,华译灵骨,或坚固子,是修持戒定慧的功德结晶而成的。 ![]() 佛学将他所觉悟的道理,说了出来,指示我们怎样做人,与怎样由做人而成佛的方法,这就叫做『佛法』。佛陀成道以后,到涅盘以前,一直宣说佛法。从鹿野苑对五比丘的最初说法,到拘尸那拉对须跛陀罗的最后说法,从三十五岁到八十岁,整整说了四十五年的佛法。 佛陀说的这些教法,在他涅盘的那年(即佛涅盘后的九十天)由五百大阿罗汉,公推摩诃迦叶为首席,在王舍城外,灵鹫山七叶岩集会编辑起来;先由持戒第一优波利涌出律藏,次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,涌出经藏。经过大众的印可,完成了第一次的结集。 后来,又经过几次的集会整理,并且翻译成各种文字。传播到世界各国去。中国翻译的佛经,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总名大佛经,在世界文化上,实际有价值的文献。 佛法的内容,说明了宇宙的真相,人生的意义,和道德的轨则。佛法之目的,在叫我们怎样去止恶行善,转迷为悟,离苦得乐,舍己利人。 佛法实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真理,是人生所最需要的学问,人人能去研修佛法,宏扬佛法,将可转娑婆为极乐。 |